我们是不是忘了什么?个人作为数据心理学和计算思维之间变革驱动力的角色
FIT学院
会话290
在这个由数据流、算法系统和人工智能主导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忽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个体的角色。本讲座将探讨个人如何在拥有正确认知框架和伦理意识的情况下,在一个日益被自动化处理和技术复杂性所定义的世界中重新获得自主权。
本次研讨会以计算思维的概念为灵感,将其重新定义为一种认知框架,而非仅仅将其视为一项技术或编程技能。通过这一框架,个人可以在不放弃自主性的情况下应对复杂问题。同时,研讨会还探讨了数据心理学——我们的大脑如何应对海量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系统简化输出的魅力。面对这种复杂性,人们很容易让机器来定义问题并决定解决方案。然而,人类认知的真正价值恰恰在于这两个行为:定义有意义的问题并细致地解读结果。
本次研讨会将展示如何构建教育和组织举措来强化人类的这些角色。例如,在问题构建和场景探索中使用人工智能助手——学习者得到人工智能的支持而非替代——以及将技术素养与数据伦理、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反思练习相结合的企业培训项目。
展望2015年以后以及2025年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本次会议倡导的愿景是:技术将增强人类思维,而非取代人类思维。关键挑战不仅在于技术获取,还在于在数字决策过程中维护人类的责任感和认知自主权。一个真正包容且合乎道德的信息社会必须确保个人不是数据系统的被动使用者,而是数字未来的积极塑造者。
-
C3。获得信息和知识
-
C4。能力建设
-
C7。 ICT应用:生活各个方面的收益-电子学习
-
C7。 ICT应用:生活各个方面的收益-电子科学
-
C10。信息社会的道德层面
本次会议支持并符合以下 WSIS 行动方针:
C3. 获取信息和知识:通过强调计算思维等认知工具的重要性,会议促进了有意义的获取——个人可以理解和理解他们所接收的信息。
C4. 能力建设:会议的核心是增强个人与数字工具进行批判性互动的能力,培养超越技术能力、延伸到人类洞察力和道德判断的能力。
C7. ICT应用——电子学习:例如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辅助学习环境,学习者与数字代理共同构建理解,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输出。
C10. 信息社会的伦理层面:本次会议探讨将认知任务委托给机器的伦理影响,倡导在数字环境中保护人类的自主权。
C11. 国际和区域合作:就个人在数字社会中的作用开展全球对话需要整合跨区域认知、道德和技术教育模式的合作框架。
-
目标4: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并为所有人提供终身学习机会
-
目标8:促进全民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就业和体面工作
-
目标9:建立有弹性的基础设施,促进可持续工业化和促进创新
-
目标10: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
目标16:促进公正,和平与包容的社会
-
目标17:振兴全球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
目标4——优质教育:
本次会议倡导更广泛、更深入地理解计算思维作为21世纪的基础认知技能。会议强调教育应超越技术培训,涵盖批判性思维、问题定义和数字环境中的伦理判断。这将直接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4,促进终身学习机会,重新定义数字素养,赋能人工智能增强型社会中的学习者。
目标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
通过培养个人有效运用复杂数据系统并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本次课程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就业和数字韧性。它与目标8相契合,旨在培养人类在未来数字经济中的适应性和相关性,而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对于体面劳动至关重要。
目标9——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
本次会议倡导以人为本的创新方法,将个人责任视为道德且可持续技术应用的驱动力。会议强调,富有韧性且值得信赖的数字基础设施必须辅以同样富有韧性的人类能力,从而支持包容性创新生态系统。
目标10——减少不平等:
数字鸿沟不再仅仅关乎设备和网络连接的获取,而日益关乎认知和道德的获取——谁能够解读、质疑并基于信息做出有意义的行动。本场研讨会强调在数字环境下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包容性,这有助于减少新兴的数字不平等形式。
目标 16 — 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
赋能个人以负责任的方式与人工智能系统互动,质疑自动化决策,并保留解释权,有助于实现透明且可问责的数字治理。本次会议旨在支持目标16,鼓励在算法环境中发挥人类能动性并进行伦理监督,这对于构建值得信赖且包容的社会至关重要。
目标 17 – 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
最后,呼吁在重新定义教育、数字权利和人工智能治理方面开展国际合作,这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17 相一致。会议通过跨学科和跨部门对话,培育以人为本的数字化发展的共同愿景,促进全球伙伴关系,共同创造可持续的数字化未来。
https://fitacademy.fit/
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fitacademyofficial/
https://www.linkedin.com/in/michele-mattia-valent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