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奥赛码头(Quai d'Orsay)时钟厅(来源:法国外交部) |
他们是拿破仑·波拿巴的侄子拿破仑三世皇帝邀请来法国的。受到当时对科学进步和自由贸易信仰的鼓舞,这位皇帝推行了广泛的改革。这些措施包括扩大国家铁路系统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以消除饥荒,以及引入社会性计划,例如改善女性教育。他最引人注目的遗产仍然是奥斯曼男爵(Baron Haussmann)对巴黎的大规模重建,用宽阔的林荫大道和公园取代了破旧不堪的贫民窟。
奥斯曼的设计包括一个新的下水道网络,最终将在其中铺设电报线。这符合皇帝对包括电报在内的新技术的浓厚兴趣。例如,他曾支持发明家乔瓦尼·卡塞利(Giovanni Caselli)在法国建立了几个站点,通过早期版本的传真机——传真电报(pantelegraph)——通过有线方式发送图像。为了推动法国的现代化并提高其在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影响力,拿破仑三世提议在1865年3月1日举行世界上第一届
国际电报大会。
来自二十个国家(主要是欧洲国家)的代表(
见与会者名单 )在法国外交大臣Édouard Drouyn de Lhuys的主持下举行会议。他解释说,召开大会旨在对迅速发展的国际电报流量进行合理化安排,为此提出了一项总条约。因为此条约需要由国家当局签署,英国是唯一拥有广泛电报系统、但未参加大会的欧洲国家:英国的网络是私有的,而不像大部分欧洲国家网络是国家经营的。但大会认为,实际上,它们会遵守条约的规定。
参加1865年国际电报大会的国家 |
1865年的国家 |
今天的国家 |
奥地利帝国 |
奥地利和匈牙利 |
巴登大公国 |
德国 |
巴伐利亚王国 |
德国 |
比利时王国 |
比利时 |
丹麦王国 |
丹麦 |
西班牙王国 |
西班牙 |
法兰西帝国 |
法国 |
希腊王国 |
希腊 |
汉堡自由城 |
德国 |
汉诺威王国 |
德国 |
意大利王国 |
意大利 |
荷兰王国 |
荷兰 |
葡萄牙王国 |
葡萄牙 |
普鲁士王国 |
德国 |
俄罗斯帝国 |
俄罗斯联邦 |
萨克森王国 |
德国 |
瑞典和挪威联合王国 |
瑞典和挪威 |
瑞士联邦 |
瑞士联邦 |
奥斯曼帝国 |
土耳其 |
符腾堡王国 |
德国
|
Drouyn de Lhuys指出,当时生效的协议——
《1858年布鲁塞尔和伯尔尼公约》——已经跟不上电报的发展。国际电报可能要遵守多套不完全统一的规定。为取代这些公约,会议同意由具有技术专长的“特别代表"组成的委员会(主要是各国电报网络的负责人)编写新条约的草案。
 (来源:波尔多图书馆)
Edouard Drouyn de Lhuys(1805年11月19日至1881年3月1日),法国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曾数次被任命为大使,并曾四次担任外交部长。 在第二帝国任外交大臣的最后任期中, Drouyn de Lhuys担任了1865年巴黎大会的主席,这届大会将在1865年5月17日谈判并签署第一部《国际电报公约》。奥普战争被视为对法国在欧洲的利益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Drouyn从法国政府辞职。1870年,他退出政坛,开始了私人生活。
|
特别代表委员会举行了十六次会议,讨论了
《国际电报公约》的详细内容,最后草案于4月13日提交给大会的第二次会议。草案包含开创性条款,其中包括在每个国家(而不是按地区)整体上引入标准收费系统(普鲁士的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和土耳其的最偏远地区除外)。重要的是,条约附有一张跨境电文收费表,其中以法国法郎为单一货币单位。这将大大降低电报的价格。此外,还拟订了一套《国际业务规则》,以配合《条约》。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要求采用摩尔斯电码及其工具——这是国际电联规定特定设备的罕见实例。
大会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会议于1865年5月17日召开,正式签署了第一部《国际电报公约》的最后文件。这一天被认为是国际电报联盟(今天的国际电联的前身)的诞生日——每年的这一天都被定为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
《公约》及其规则于1866年1月1日生效。条约的签署国在声明中表示,他们团结一致,都希望确保其国家之间的电报通信能受益于“简单且优惠的资费",而且国际电报的条件将得到改善。签署国还强调,将在签署国之间建立“永久性协议",同时不干扰与国际电报业务无关事项的决定。
《国际电报公约》的意义不可低估。在整个欧洲,甚至在与非洲和亚洲的边界,首次实现了规则、资费和技术的统一。
还注意到对国际关系的更广泛影响。就在1865年之前,一些签署国还处于战争状态。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丹麦之间的第二次冲突已于前一年结束,普鲁士和奥地利也涉及其中。尽管如此,所有国家都签署了《电报条约》。在总结大会的成果时,Drouyn de Lhuys说:
我们在这里举行了一次名副其实的和平大会。尽管战争的确常常是由于误解而引起的,但消除其中一个造成战争的理由,使各国更容易交流思想,并让这种惊人的通信方式变得触手可及,这难道不是事实吗?这种通过电线以闪电般的速度在太空中传递思想,为四散各地的人类成员提供了快速而畅通无阻的连接。
 《1865年国际电报公约》(来源:国际电联) |
届
国际电报大会在维也纳召开。大会重点关注的是技术和行政问题,而不是外交。重要的是,大会在伯尔尼建立了国际电报联盟常设局,这使本组织能够满足联盟成员之间日益增长的信息交流需求。
2015年4月27日,国际电联150周年庆典在巴黎的奥赛码头举行。时钟厅再次接待了原《电报公约》签署方的代表以国际电联第18位秘书长赵厚麟先生。在庆典上,法国数字事务国务秘书阿克塞尔·勒梅尔(Axelle Lemaire)宣布:
国际电联每天都在提醒我们,数字技术离不开包括公民社会、私营部门和民族国家在内的多方对话。
这种对话是国际电联的基本组成部分。国际电联的使命始于1865年在巴黎举行的大会,此后一直持续不断地为电信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