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鸿沟依然存在
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进程认识到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作用。之后,在世界各地开始了启动若干项目,其中许多项目改善了各国的连通性、环境建设和能力建设状况。尽管如此,数字鸿沟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应该重点关注那些在基础设施发展方面仍存在困难而且仍然受到日益扩大的数字差距负面影响的那些国家。
数字鸿沟的程度
国际电联的统计数字显示,在许多地区仍缺乏甚至是基本的通信基础设施,在小村庄和农村社区情况尤为严重。在20年以前就引起人们注意的、显示各国之间差异的“缺少的环节”
如今仍然存在,而且数字鸿沟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2005年的数据
1,有关非洲的以下统计数字显示出数字鸿沟的程度。
- 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3.8%,电话用户约为1.63亿(蜂窝用户=1.36亿,固定用户
=2 740万),而世界电话用户总数为34亿。
- 非洲的电话普及率(即,每100名居民中的固定电话数量)为3.07%,而世界平均值为19.4%;在次区域之间以及城区和农村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 在中非,固定电话的待装时间达六年之长,在北非则长达两年;
- 每个非洲国家最大城市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至22%,2004年时,这些城市的电话主机普及率占各国电话主机普及率的77%。如果将所有城区均包括在内的话,电话普及状况显然更差;
- 非洲国家的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超过1.36亿,而世界总数为22亿。非洲的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5.2%,全球平均值为34%;
- 互联网接入总费率在非洲相当于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的170%,而全球平均值为62%;考虑到人均国民总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种状况加剧了非洲国家所面临的挑战;每月使用20小时互联网的成本为47.09美元,而在美国则为14.95美元。
- 非洲的个人计算机普及率为每百名居民2.2台,亚洲为6.4台,而美洲为35.3台;
- 非洲每百名居民中互联网用户为3.7人,而世界平均值为15.25人(亚洲9.7人,美洲34.2人,欧洲32.0人,大洋洲53.0人);
- 每百名居民中的宽带用户为0.00103人;
- 投资极少-非洲这一行业的投资仅占全球该行业投资的4%(2005年预计为80亿美元);而且
- 非洲各国之间的绝大部分话务量经转(70%)仍然在非洲大陆以外进行。
加倍努力
根据国际电联所召开的发展大会和全权代表大会的成果,国际电联被赋予责任,为进一步完善和扩展电信基础设施、为使人们更好地获取信息通信技术(ICT)服务并提高服务质量采取必要的行动。同时,信息社会世界峰会进程指定国际电联推进有关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发展的C2行动方面,并共同推进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的C4和C6行动方面。
在此方面,国际电联与其他利益攸关方紧密协作,旨在探索和筹措国际资源并开发机遇,以便扩展不同区域的连通性。协调活动可以对正在开展的、着重于服务欠缺地区的各项举措予以补充,从而在短时间内使局面得到重大改观,因而应得到更为详尽地讨论。
障碍与挑战
有若干原因可能导致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持续存在。其中包括:
方面的政策制定工作通常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门,缺乏协调;
由于一些国家没有实现完全自由化,导致连接价格持高不下;
国内与国际互连状况甚差;
农村地区的接入程度远远低于城市地区;
基于互联网协议(IP)的基础设施很不发达;而且
缺乏行业有效发展与管理所需的技术和管理技能,同时,高技能、受教育人员的人才流失严重。
迎接挑战
面对上述挑战,可以考虑以下解决方法:
- 在有多家运营商的国家实行政策和监管改革;
- 在区域和次区域层面协调政策和监管框架,以改善环境建设;
- 创建一个综合、成本高效与合理化的国家、区域和国际宽带骨干网和接入网;
- 在服务欠缺地区部署价格可以承受的基本电信基础设施;
- 通过与不同的来自私营和公用部门的利益攸关方合作,促进对电信基础设施的投
资;
- 促进大型项目的实施;
- 为进一步完善和扩展连通进行能力建设。
1 国际电联世界电信数据库,2007年。
|